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这些是我以前一些做志愿者的感受,与大家共享。
2009了,将欲。一直念叨着写我的扶贫手记,却迟迟未动。今夜,趁着久违的雨,在暖暖的被窝里,开始了这个尝试。是为序。
28号上午的活动,让久未运动的我疲惫不堪。本想让其他人做今年最后一次的调查,扶贫几个人恰巧又都忙。不想让事拖过年,于是还是自己带队去了莲下和隆都。
一个少见的病,拖垮了一个原本美满的家,也让我们几个人自始终心情格外沉重。本来记录求助资料对我来说实在小菜一碟,但这一次,我却不知从何问起、如何记起。血友病,看起来更象是前生欠下的债。据科学说,这种病,机率极小,而且,只有男性才有。依然英俊的父亲坚强的诉说着无奈,原本窈窕的母亲深凹的双眼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折磨。孩子高高凸起的关节骨,以及肌肉尽失的身体,让我隐隐有一丝隐隐的痛……这个孩子也许将…我、我们不敢给这一家人很多希望,现实和我们社的能力无法挽救这个滑向死亡的孩子,如果论坛的求助文章能为他募一些钱,延长他在这个世界多一些时间,那也是孩子的缘份。
继续向西北,我们来到后溪村。热情的村干部引领我们进入村委会。简单的了解一些求助者的状况,便径直到了求助者家中。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六十出头的憨厚老汉,村干部简单的介绍后,老汉喊了一个女性的名字。然后,一抹橙红,低低的、畸形的、却又坚定的、快速的移动着到了我们眼前。
幼年失母,让孩子长长的头发疏于梳理,怯怯的眼神让人感觉她的无助。她有着农村孩子一样的、极为平凡的名字,只是因为爷爷“叙利亚的叙字”加深了我一些印象。孩子象一块没有雕塑的璞玉,略显污脏的脸掩饰不了她的清透,定下神来的双眼,如同一塘望不到底的水,若不是…若不是她那双脚,那该是一个多么脱凡的安琪儿!当我扎起她的裤管,扶起她的脚掌…那是脚掌吗?那是脚掌吗???外翻、扭曲变形,粗糙,一层层的茧!孩子啊孩子,你是如何用这么一双脚掌行走人间?十岁的年龄,需要付出多少坚强才能一步步走来?在这样的现实前,所有想象都是那么苍白。
和孩子的爷爷边聊边记,我的笔端飞快行走。尽管,头上破漏的木棉瓦屋顶偶尔一两阵风拂起了我的记事本。
2008的最后一天,我们带着热心人捐赠的部分善款,送到后溪村的小妹妹手中。原本以为这次会看不到小妹妹,但孩子的爷爷知道我们要来,还是从学校接回了她。这次我们带去的钱,加上她们家人筹集的,基本足够应付第一次手术和住院的费用。我们是在事先得知她们家所筹集的钱额的,之所以没有一次性把所有善款送去,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善款还在继续募集,二是基于我们扶贫的经验。在我们还不十分透彻了解受助人的情况下,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否会对社会的救助产生依赖性,是否会因为社会的救助而忽略了一切应以我为主的原则。在我们看来,扶贫,是一种救急,更重要的是,受助应该正待社会的救助。不能把社会的救助看成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方式,在可能的情况下,在可以筹集到解决问题的资金的情况下,就不能依赖社会的救助。因为我们知道,大部分热心助人的人士,都希望自己的捐赠以一种最科学的方式,作用于受助人,所以,对善款的科学管理和使用就是我们这些志愿(义工)机构义不容辞的责职。就象这次,虽然我们最终会把社会捐赠的专款送到孩子手中,但我们不会一次性将钱送去。我们要看治疗的成效,要看第二甚至第三阶段的治疗情况后,再视需要,分批将善款送去。
说到这里,我想有必要说说我们扶贫的操作流程。当接到一个求助的时候,首先我们扶贫部判断是否接受求助,因为并非每一个求助我们都会接受,一些不符合救助条件,或者我们力所能及的,或者国家司法部门仍在处理、尚未有定论的,比如车祸,我们就会婉拒或者暂缓接受求助。
一旦接受求助,我们首先会组织调查核实组,了解求助者需要救助的情况、以及为什么需要救助。了解情况以入户(或者到医院)调查为主,同时我们还会通过当地村居,了解核实情况,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还会通过求助者邻居或当地群众,核实求助者和当地村居所述状况的真实性。调查的组成人员以扶贫部为主,同时在条件许可情况下须有社务会其他成员参与。
二,救助。当求助者需要救助的真实性得到确认,我们又有一套救助的规章制度。象我这个扶贫部长,能决定的救助额度是600元,600至一千的,需请示主管副社长,一千至二千的,需再请示社长,而两千元以上的,则需通过社务会。当然,在求助情况比较紧急的情况下,又无条件召开社务会,我们会通过电话的形式,沟通情况,确定是否救助及救助幅度。
三,财务管理。在善款送出之后,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办理送款的单据。单据清楚列明受助者姓名、年龄、住址、救助类型、救助主要原因(即因为什么需要救助)。送款需签据经手人,同时需一个同往送款的人证明,再由财务主管及副社长审批,最后由社长确认批核。
四,跟踪管理。每一个受助者我们都会定期或不定期跟进管理,及时了解他们情况,确认是否需要再救助、再救助的幅度,或者解除救助。解除救助,目的是使捐献善款者的每一分钱都用到需要的地方,以及不让部分受助者因为救助而产生依赖性,不靠自己的劳动生活。当然,在如何帮助受助者自谋生路,依然自己的劳动生活这方面,目前我们仍处于摸索阶段。爱心社帮助王姓受助者开杂货店我觉得是个不错的尝试。
中年陽光美少男
2009-1-8 19:08
今晚接到小莲父亲从潮州打来的电话,“阿妹的头次手术成功”。可以感受到孩子父亲由衷的欢喜,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手术完全顺利成功,那么摆脱十年的噩梦、直立的行走,对为人父者来说,是一种责任的体现;对孩子来说,路,将不再艰难。
当然,孩子的父亲没有感受到我的欢欣。对于我、我们来说,每一个救助的成功,都能给我们巨大的快乐。每一次,当我接到求助者报喜的电话,坦率说,我都有一种成就感。我们用我们的行动,为能者与需者搭了一道希望的桥,我们自然希望每个需者都可以因为这道桥,到达希望的彼岸。自然,为很多人不知的,很多求助者并未能因此得到成功的救助。不是我们没有尽心,不是这个社会缺乏爱,而是当希望分摊于众多需者时,就会变得渺茫。
作为志愿机构,作为志愿机构救助的主要部门,我、我们自然希望更多的求助者得到期待的希望,我们自然希望每一个求助的个体都得到希望。但需求与给予之间的巨大缺口,迫使我们不得不在救助的群体和救助的程度做出选择性。举个简单的例子,普通的求助者,我们的最高救助限度是2000元,白血疾等需要需要巨额医疗费用的求助,我们不得已婉拒。也许倾一社之力再加上向社会呼吁,我们可以凭一社之力救助一个生命,但是,我们的其他一百多户常规服务对象怎么办?社团要怎么运作?很多很多,迫使我们做出选择。
说到这里,也想顺带说一说我所感受、认知、以及道听途说综合起来的志愿者(义工)的类型。
一是体验学习型的。这个群体以学生为主。
二是好奇型的。因为身边的朋友是义工,或者在网络上看到相关的文章,一时心潮来潮,报名、参加活动,但随着兴神褪去,便消声匿迹。
三是享受型的。这或许是最大的一个群体。他们并非没有恒心,也并非没有真爱,但他们不想让志愿工作占据太多的业余时间,兴之所至便参与活动,但他们依然会在周日的上午睡懒觉,也会按照自己的生活理念安排业余的时间。
四是成功人士型的。他们因为事业的需要,无法象普通志愿者那样有较多的时间参加活动,也许三两个月只参加一次活动,但是他们会为志愿事业的发展出钱出力,也会利用自己的社会为志愿服务募集善款等等。
五是长久坚持型的。志愿机构的流动性一般都较大,经过时间的洗礼,能长久坚持下去的并不多。工作需要,事业的发展,生活环境变化,结婚生子,年龄,都可能是造成志愿者离开志愿机构的原因。这个群体大多为志愿机构的管理者。
六是功利型的。他们付出时间、金钱、精力,是期望得到回报的。当然,回报并非是直接的经济利益,而是一种社会认同和认知,并由此为自己的事业提供一定的便利。尽管我很不愿意看到志愿机构存在这样的人,尽管我也默认这样的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这还是至今为止,在澄海这个地方,这是人们对志愿者(义工)最大争议的一个问题。
中年陽光美少男回复中年陽光美少男“今晚”是1月7号晚上。
中年陽光美少男
2009-1-10 19:11
我们阳光志愿社终于要迈出城区、到澄海的另一端……东里,设立服务站了!踏出这一步,是我们一直以来所期望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迟迟没有付诸实施。当几天前在团委听到爱心社的同仁介绍,他们早已在隆都设立类似的机构,深感他们的实践已走在我们面前了。
这是好事。不管谁的实践、谁的探索,只要走出一条适合澄海志愿服务的路来,对于澄海、对于澄海需救助的群体的来说,都是一大幸事。若有一天,当志愿者(义工)不再是新鲜事、不再成为舆论的焦点时,对于我们这一代义工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
两年多前,当我们阳光志愿志愿社的招募志愿者的帖子出现在茶座时,争论、怀疑、攻击、忌妒、辱骂……依然历历在目。再往后朔,当阳光志愿社的某一位社务会成员,因为出身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的中心。
谁能想到,短短一年多后的今天,由于我们及爱心等兄弟志愿机构的努力,我们不但得到了很大一部分人的认同,更重要的是,得到地方政府机关的重视和肯定。个中滋味,只有局中人方能真切体会。
这一次,当我们社长告诉我,区团委让我们选择一个地方设立分支服务机构的时候,我是抱着保留的态度的。因为在我们看来,只有发展到相当成熟的时候,只有社会的更广泛认同,只有扶贫善款更加充裕,设立分支机构才是比较成熟的。不是我们不想服务更多的困难群众,而是我们怕一旦分支机构办得不好,会流于形式,这反过来会影响志愿机构在群众中的印象。同时,我们也考虑到分支机构的监管问题。所以至今没有踏出这一步。
但这一次事情有些不一样。当区团委副书记告诉我们,区委主要领导在某次会议上点名表扬我们志愿社、并数次到团委了解志愿机构的发展情况及设立分支机构的可能性,并在情况明了之后,指示区团委和分支机构所在地镇政府,全力支持志愿服务分支机构的设立,在办公场地、办公设备、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等等各个方面给予支持,我们才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知道,我如此浓彩厚墨的描述政府机关对志愿服务的支持,一定会有人认为我在拍马屁,也一定会有人认为,澄海的领导在作秀。但我管不了那么多。对于一个立志于志愿服务的人来说,这一次的事件,实在有分水岭般的重大意义。就算真的作秀,我也认为,秀得及时,秀得实在,秀得漂亮!
因为有所在地政府机关的认同和支持,我们可以省却很多环境、节约很多资源。同时,由于这两年的努力,我们有一套成熟的服务模式,基本上可以说,只要办公场地搞定,我们就立即能够开展服务。
说到这里,想说说这一次我们的选择。
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摊开澄海地图,就可以一眼分了,城区在这端,东里在那厢。如果说城区这边因为区位优势,让周边的困难群众得到志愿机构的更多更好服务,那么,如果我们成功让东里服务站健康发展,不但东里本地,周边的盐鸿和莲华溪南甚至隆都的困难群众也因此受惠。这是从地理上的考虑。
另一方面,熟悉澄海近现代史的人都知道东里在近现代澄海经济、社会、人文等等方面的发展上的重要位置。虽然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因为诸多原因而相对滞后,但东里仍然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这对于我们设点东里,无论从发展空间,还是志愿服务队伍的招募和扩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中年陽光美少男
2009-1-19 10:43
春节慰问和助学活动终于结束了。
本来今晚应该把慰问资金和助学款项的单据做了,但吃饱饭之后,极之为困,一眠到此时。庆幸的是,虽然我没有去,但刚才接到电话,我的两位助手已经把工作做了!本来是平凡的事,但我很是欣慰的愉悦---他们都上位了!
回想当初,当和社长几个人,在烈日暴雨下,既做校长、又充敲钟人,事无巨细都要自己完成,到今天机构齐全、分工明确、队伍粗具规范、甚至在政府的支持下要设立分支服务机构……种种,都让人有一种继续前行的希望。
坦白说,这次慰问,作为扶贫的负责人,我的态度是很让人意外的。因为我并不支持这一次节前的慰问。我的理由是,在这个时间,政府及企业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的慰问,不敢说100%,但也应该是使绝大部分社会低收入群众以及家庭困难者能过上一个属于自己的年,所以,我倾向于春节元宵之后,在各级各界慰问已经基本用完之后再进行。我认为这样更加科学。
当然,慰问还是如期进行。在社务会上,大家的意见是,不管其他机构和社会的慰问如何,我们进行慰问,能让一向受助的人感受到我们的关爱,让他们知道我们一直都在。这种说法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所以,就算作为扶贫部门的负责人,就算我认为自己观点更实际,我也欣然接受大家的看法以及由此形成的决定。因为,
我们是一个集体。任何一个人说了算对于义工事业来说百害无一利